中新网南通11月30日电 题:长江“老领港”近40年手写引航日志:见证中国造船和海工产业崛起
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这些泛黄的日志是由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手写,也是他的“宝贝”,记录了这位长江“老领港”(为船舶进出港作指引的专业人士)近40年来引航船舶的信息和引航过程。“日志不仅是工作点滴记录,也是中国造船和海工产业崛起的见证。”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姚泽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一线引航工作,39年来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艘船舶引航,引航里程达90余万公里。其安全引航里程数,在长江引航中心600余名引航员中名列前茅。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他所记录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1989年11月12日,引航巴拿马籍‘明弘丸’轮,总长49.83米,总吨298.94吨,上午9时15分离泊,下午14时30分抵达上海宝山;1989年11月17日,引航巴拿马籍‘东方司令’号,总长101.97米,总吨2999.70吨,上午9时离泊,下午13时在上海宝山抛锚……”随手翻开日志,姚泽炎对引航过的船舶信息如数家珍。
在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存档着一箱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引航日志。朱晓颖 摄
“上世纪80年代,进出长江的船都比较小,像‘东方司令’号这样的已经算是大船”,姚泽炎合上日记本,指着办公室墙上贴的引航大事记说:“如今江苏造船业、海工产业发达,大船云集,我引航过近400米长的集装箱船、40万吨的散货船,以及海洋钻井平台、FPSO(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船,还有装载轮胎吊、轨道吊等大型海工产品的巨型船等。”
在江苏南通,引航员登轮,准备引领船舶出江。朱晓颖 摄
近年来,中国水运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海运船队规模、造船能力等多项指标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造船三大指标持续领跑全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接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手持量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三大指标均居世界第一。去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南通,在引航员的引领下,船舶准备离港航行。朱晓颖 摄
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中新网记者看到了姚泽炎曾引航的“巨无霸”姐妹船——一艘在建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该公司副总经理陆明锋介绍,该系列船舶是中国新一代高性能超大型集装箱船,是世界上最大级别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其船长399.99米,甲板面积有3.5个足球场大,船身可装载24188个标箱,这些箱子从头到尾连接起来总长接近150公里。
“业界有句俗语,‘世界造船看中国,中国造船看江苏。’”陆明锋表示,今年以来造船业回暖,目前公司手持订单已近2027年,且均为面向优质客户的订单,码头上在建的这艘“巨无霸”已是今年“同款”交付系列中的第四艘。目前,公司正朝着数字化、新能源应用两个新赛道发力,储备新一代的造船技术。
长江引航中心引航员姚泽炎、邢强在交流引航业务。朱晓颖 摄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是场桥生产基地。在该公司的码头上,一座座大型自动化轨道吊整装待发,其中一批深绿色的巨型装置,是为新加坡客户量身打造的。
“我们的很多客户是海外码头方,海运集装箱船到岸后,就靠我们的这种设备来装卸。”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益告诉中新网记者,该批自动化轨道吊将发运30个航次,目前已发运26个航次,剩余4个航次的产品正按计划制造。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周正益介绍,近年来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振了市场需求,近三年来,公司业绩稳步上升、订单饱满。“去年公司营业额约为52亿元,今年的目标是57亿元,明年的目标或为60亿元左右。”
船舶大型化、海工产品多样化,带来引航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对此,姚泽炎在引航日志中有诸多着墨,还画了不少草图。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姚泽炎向中新网记者举例,在长江里,近400米长的海轮就像一座巨型城堡,长江航道宽度通常在200米左右。船舶在掉头过程中,长江航段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领港”,在相对狭窄水道里为这样的“巨无霸”引航掉头,也充满了挑战,难度不小。
“再如,FPSO有近300米长、五六十米宽,这种船就像一座海上炼油厂,本身是没有动力的。因为船型特殊,我们在引航时打破常规:一改领船头的方式,改为领船尾并倒拖,用拖带加绑拖的方式,将其引航出江、送入海洋。如此一来,船舶在长江里偏航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姚泽炎回忆。
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出发前,他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引航记录。朱晓颖 摄
“装载海工产品的大船往往技术含量高、造价高,船舶外形比较特别,船舶引航难度较大,个性化引航需求高,为此执行‘一企一策’‘一船一策’。”南通引航站副站长徐明春表示,今年以来,南通引航站共引领外贸船舶8000余艘次,同比增长接近18%,其中引领装载海工产品的船舶接近60艘次。
“‘金湾时代’号,中国籍,大件船,从振华基地到上海宝山……”引航日志早已实行电子化,姚泽炎在登陆电子平台的同时,还保持着手写日志的习惯。日前他背上引航包从南通登轮,出发前在引航日志上续写新的记录。(完)
中新网江西湖口11月30日电 (王剑 周志学 刘晓阳)“刚进直播间的家人们可以点点关注,现在我手上拿的是流芳豆参,由当地特有的富硒大豆制成,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软滑爽口。”初冬时节,江西省湖口县流芳豆文化产业园的直播间气氛热烈。传统的豆产业,插上了直播电商的翅膀,香飘八方。
流芳乡位于湖口县南部,濒临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境内三水汇聚,素有“都湖贸易并集于此,南境市之盛者”之美誉,鄱阳湖畔的流芳乡,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因气候适宜,水质优良,土壤富含硒元素,流芳大豆负有盛名。
11月23日,初冬时节,江西省湖口县流芳豆文化产业园的直播间气氛热烈。传统的豆产业,插上了直播电商的翅膀,香飘八方。湖口县委统战部供图
始建于2019年的流芳乡豆产业园,规划占地340亩,是集大豆科研试验、品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成2.6万平方米综合楼和标准厂房,通过豆产业链招商引进广东、湖南等全国20余家豆制品企业,产品涵盖流芳豆酒、豆参、豆酱、豆花、豆卷、豆芽、豆天蛾、豆蜗牛等数十种。2022年园区加工大豆近200万公斤,实现产值2亿元。
始建于2019年的流芳乡豆产业园,规划占地340亩,是集大豆科研试验、品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湖口县委统战部供图。
“我们有三个直播间,基本上每天都有直播,最近每天的销售额都保持在10万元以上。”直播过程中,来自湖口县特有的豆参、豆卷、豆酱、豆豉、豆酒等各类豆制产品,还有酒糟鱼、笋干、萝卜丝、干辣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轮番上阵。2021年,借着乡村振兴的政策利好,宋论泉成为第一批入驻产业园的电商企业创业者。
“我们湖口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酒糟鱼、中华老字号的石钟山牌豆豉,流芳的豆类产品也丰富多样,我的电商梦就是利用自己学到的电商知识,干好‘新农活’,帮助周边农户和本地企业销售农产品,助力家乡的特色农产品点豆成金。”宋论泉认为,在农村,不缺好品质的农产品,缺的是产品发掘和销售渠道。
“目前,我们正在产业园区装修厂房,准备引进两条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豆饼等各类豆制品小零食,同时在流芳乡红山村承包300亩农田专门种植大豆,为生产加工提供原材料。”对于电商产业未来发展宋论泉信心满满。
近年来,湖口县委统战部大力引导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并于2021年在流芳豆文化产业园挂牌全县首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短视频+直播带货”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生态,一大批新农人崭露头角,为乡村发展赋能,为产业振兴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