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1月30日电 (耿新 记者 刘锡菊)30日,记者从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召开的“牢记嘱托,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一一打造“冰雪文化之都”专场上获悉,哈尔滨市将通过“五个一工程”高质量加速冰雪经济发展,做强冰雪体育,擦亮“奥运冠军之城”金名片。
发布会现场。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为更好地整合冰雪优势资源,聚焦冰雪经济发展,哈尔滨制定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及年度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冰雪经济和建设‘冰雪文化之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大伟介绍说,哈尔滨市统筹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四大重点冰雪产业发展集群,成功申办第九届亚冬会,建成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
据悉,2022-2023年冰雪季,哈尔滨市游客接待量累计332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8亿元,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加速回暖、复苏强劲的局面。同时加速完善冰雪金融、冰雪智库、冰雪经贸、冰雪培训等多个冰雪产业配套服务,形成“4+N”产业发展模式。2022年,哈尔滨市冰雪经济总规模达717亿元。2023-2024年度冰雪季,哈尔滨市将以“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为主题,以“龙年游冰城·一起迎亚冬”为主线,布局四大活动篇章,构建七大板块,推出百余项冰雪活动,全力打造国际化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
在开展冰雪教育方面,富有哈尔滨市特色的校园冰雪体育运动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哈尔滨市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进入冬季,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课及时转换为冰雪体育课,将冰雪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并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条件开设滑冰必修课,滑雪、冰壶、冰球等项目选修课。目前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冰雪课程开课率100%。哈尔滨市聘请冰雪运动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校园,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运动队训练等方面,指导学校提高冰雪项目教学水平和训练质量。目前,该市共有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7所、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74所、省级冰雪特色学校74所、市级冰雪特色学校150所、冰球特色学校120所。
蓬勃发展的冰雪经济,迎来了多元化的业态升级,延伸到了冰雪装备制造和智能服务等领域。
“目前,哈市冰雪装备制造业形成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冰雪运动装备和以索道、魔毯、滑雪机、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两大产业体系。主要产品包括索道机械配件、雪道坐牵系统、冰场设计安装、冰场配套设施、造雪机、压雪车、滑雪板、冰刀鞋以及冰雪游乐设备等。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冰雪装备企业13户,2023年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3417.36万元。”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冰说,该局会同道里区、平房区积极推进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工作,2022年8月,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揭牌,该产业园位于道里区经开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8亿元。园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大众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特色冰雪文化产品制造等冰雪装备企业。目前,已有三户企业进驻园区。
为助力哈尔滨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哈尔滨市将引进举办冬季铁人三项赛、芬澜雪动越野滑雪马拉松、速度滑冰马拉松、冰盘国际公开赛、全国雪地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冰壶青少年锦标赛、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等赛事等国际国内重大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哈尔滨市支持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动冬季全民健身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嗨起来。目前,哈尔滨市9个区建成了10个气膜馆,新建了31个室外智慧健身驿站、18个门球场、132块足球场地,年浇建遥居黑龙江省首位。在哈尔滨大剧院沿江段建成的公益中心冰场,占地3万平方米,方便市民就地就近健身。
作为冰雪之冠的明珠、奥运冠军之城,冰雪名城哈尔滨为打造冰雪文化之都、最大限度发挥冰天雪地的资源优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冰城方案”,正振翅迎接冰雪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让白色冰雪成为冰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完)
中新网南宁11月30日电(记者 蒋雪林)一块普通石头,经过细心描绘,化为精美艺术品;壮族的文化符号壮锦,以石米绘就,这事情发生在广西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老师黄雪芳介绍以石米绘就的壮锦。 记者 蒋雪林 摄
“作画过程的色彩搭配,还有细节,都比较吸引我。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它本身独特的绘画方式,因为它是在石头上作画的,很酷!”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五(1)班学生温睿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图为温睿祺(左)与同学在石头上绘画新能源汽车。 李媛媛 摄
温睿祺2023年下半年进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学习以石头作画。崇真石艺坊成立于2019年9月,学校旨在通过石头艺术课程,将石头艺术进行生活化整合,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原则,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石头艺术的了解,助力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信。
图为崇真石艺坊内精美的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记者见到温睿祺时,她正在跟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教师黄雪芳学习在石头上画小汽车。黄雪芳老师指导她根据石头的外形进行汽车的设计,描绘的是以植物绿色为创意的绿色新能源汽车。
图为黄雪芳在指导学生用石头绘画。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表示,由于崇真石艺坊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会结合学生情况,初级课程主要教会学生认识并使用不同的画材及工具,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到了中级课程,我们就会让学生懂得观察石头的外形,学会应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到了高级课程,我们就会融入一些二十四节气及民族文化等,目前学校还在不断优化课程,希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师生共同完成的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黄雪芳介绍,学校在开展石头艺术课程时,非常注意将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壮乡的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等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中,把“有色”的石头画,变成“无声”的民族文化教育。
走进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崇真石艺坊,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完成的世界文化遗产宁明花山岩壁画石绘作品;可以看到以石米绘就的壮锦;也可以看到学生们根据石头形状绘就的壮族铜鼓。学生们运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展现二十四节气和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们将石艺与旖旎风光相结合,把研学活动中捕捉到的自然美呈现于石头上。
图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学生用综合材料在石头上呈现的二十四节气作品。 记者 蒋雪林 摄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蓝瑞美表示,学校秉承“做宽”“做活”“做精”石艺坊的创建理念,致力于让石艺坊成为学校的艺术孵化器,引导学生从鉴赏走向实践,从兴趣走向专业,真正让课程实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美育效果。(完)